新闻资讯

认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认证资讯 > 行业新闻

国新办政策吹风会:《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如何打通堵点,激发动力?

文字来源:
2024-01-26 16:29:26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的有关情况。




首先,在总体要求方面,《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有效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有效利用专利的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要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优化市场服务,培育良好生态,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切实将专利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其次,在发展目标方面,《方案》提出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超万亿元。




第三,在重点任务方面,一是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加快专利价值实现。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二是打通转化关键堵点,激发运用内生动力。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健全专利转化的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强化提升专利质量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政策导向。加强促进转化运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三是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构建良好服务生态。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市场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知识产权交易制度。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畅通知识产权要素国际循环,鼓励国际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开放实施。




后,在组织保障方面,《方案》强调要加强组织实施,坚持党对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强化绩效考核,将专项行动绩效考核纳入国务院督查事项,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加大投入保障,落实好支持专利转化运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投向专利转化。加强宣传引导和经验总结,及时发布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专利转化运用的良好氛围。




出台《方案》的主要考虑是什么?《方案》又有哪些主要特点?


申长雨:这次《方案》的出台,旨在通过组织实施为期三年的专项行动,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进一步打通堵点、激发动力、激活市场,切实解决专利转化运用的源头质量问题、主体动力问题、市场渠道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益,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总的来看,《方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专利产业化导向和服务实体经济。把专利转化运用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通过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等举措,促进专利产业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突出专利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要促进专利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面启动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对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五年没有实施且无正当理由的,可由国家无偿实施,促进专利转化,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突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要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建设运行重点产业专利池,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同时,有效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新技术应用和新业态发展提供丰沃土壤,面向未来产业等前沿技术领域鼓励探索专利开源,扩大专利产业化的规模和效益。




四是突出统筹兼顾和分类施策。统筹协调专利创造和运用、创新投入和产出、产业发展和安全等三个方面重大关系,强化部门协作和央地协同,在盘活存量专利、培育中小企业、激发内生动力、构建服务生态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提升专利综合运用效益。




五是突出目标导向和效益导向。注重工作成果可检验可评价可感知,建立专利实施、转让、许可、质押、进出口等各类数据监测机制,以实际数据来检验专项行动方案的实施成效。




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也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请问,教育部近些年在促进高校专利转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雷朝滋:促进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是推动高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决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有两个关键因素,首要的是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这是内因;其次是政策激励措施,这是外因。近年来,教育部结合高校实际,重点从“提升成果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大因素着手,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一,提升成果质量,强化科技成果源头供给。这里所说的“质量”指成果是否符合产业、企业生产实际需求。提升成果质量,就是要求科技问题从生产实践中来,科研成果到生产实践中去。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于2022年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引导高校科技创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需要,真正做到基础研究要真有发现,技术创新要真解决问题,成果转化要真有效果。特别是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出台《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探索实施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大力提升专利质量。过去,一项技术无论是否有必要申请专利进行保护,只要发明人提出专利申请,高校都会按照既有程序协助开展专利申请工作,由此难免产生不是为了保护创新而申请的专利。推进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就是希望通过评估专利的应用前景,决定是否应该申请专利,从而保留高质量、有转化前景的专利。




第二,加大政策激励,采取多种转化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指导高校严格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要求,加大成果转化奖励力度的同时,创新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率先调整资助奖励政策,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大幅度减少并逐步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二是倡导高校通过普通许可,而不是独占许可的方式实施专利转化。独占许可相对而言,收取的许可费较高,对企业来说资金压力更大、风险更大,企业的决策过程更为慎重。而普通许可降低了企业的实施成本,更有助于专利转化。三是鼓励以基本许可费加提成的许可费计算方式,替代一次性付清许可费用,消除企业因过高的许可费用而产生的顾虑,同时也保障高校科研人员获得成果转化的长期收益。






《方案》提出,要推动外资企业在市场化原则下进行专利转化,请问如何回应外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关切与诉求,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从而促进更大规模的利用外资?




申长雨: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依法严格保护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华申请专利和转化实施专利。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3年9月,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105.5万件,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89.7万件。今年前7个月,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2238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进口1751.7亿元,同比增长2.8%。这些数据都充分体现了外资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认可。




《方案》明确提出,鼓励海外专利权人、外商投资企业等按照自愿平等互惠原则,在中国境内转化实施专利技术,体现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创新环境的鲜明立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与相关部门一起,从三个方面着手,更好回应和解决外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关切和诉求,促进更大规模利用外资。




一是完善与外资企业的沟通交流机制。建立与外资企业的常态化机制化沟通渠道,广泛听取外资企业意见建议,及时回应外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关切和诉求。例如,完善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打击专利恶意无效和商标恶意注册、撤三等行为,为外资企业在华经营提供更好的知识产权服务。




二是依法严格保护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坚持对内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加大专利执法指导和侵权纠纷办案力度,严厉打击网络侵权行为,加强技术秘密保护,助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推动各国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基础上开展专利技术交流合作。依托中美欧日韩、金砖国家等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加强与产业界对话交流,办好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等知识产权论坛和展会,促进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交流与专利技术产品的交易转化,促进更大规模利用外资。




中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国家队。能否介绍一下央企的专利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推动央企专利转化应用的相关举措?




方磊: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持续推动中央企业加强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取得积极进展。




专利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底,中央企业拥有有效专利数量121.6万项,其中发明专利50.5万项,较十八大前分别提高了6.3倍和9倍。专利质量持续提高,截至2022年底,有效发明专利、主要发达国家有效专利数量占拥有专利总量分别达到41.5%和2.5%,较十八大前分别提高了12.2和0.6个百分点。转化能力有效提升,2022年,中央企业专利对外许可、转让和作价入股合同超过3500项,专利运营收入超过100亿元,发明专利的产业化率达到5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行动方案》要求,以提高专利质量、提升转化运用效益为导向,以2025年实现“一个过半、两个翻番、三个增长”为目标,即有效发明专利占比达到50%以上,与“十三五”相比,主要发达国家有效专利、专利质量优秀企业数量翻番,专利运营收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数量、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量增长50%以上,推动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推动高质量创造。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中央企业高价值专利工作指引,在重要行业领域培育更多的高价值专利。推动企业将先进专利技术转化为行业、国家、国际标准。二是推动高水平布局。指导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新兴产业发展中布局重点专利,强化专利全球化布局。三是推动高效益运用。支持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重点产业专利池,支持企业建立健全专利转化激励机制,推动有关具体政策加快落地。四是推动高效率产出。优化专利评价体系,引导企业深入挖掘存量专利价值,持续提升专利转化率。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平台备案,加强对专利密集型产品的推广应用,促进专利价值实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产业的主管部门,在落实《方案》相关工作部署方面有哪些考虑?




任爱光: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发展。一是完善产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知识产权助力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关于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连续11年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年度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累计支持300余项研究项目。二是聚焦重点产业链,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专利导航与布局研究,提升攻关针对性和有效性;畅通重点领域专利审查“绿色通道”,提升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效率。规模以上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每亿元营业收入高价值专利数十年间提升3倍以上。三是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推进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工作,累计培育2800余家试点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专项行动,促进专利等成果落地转化。四是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2022年以来,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核查处置涉侵权假冒等违法违规网站(APP)5.2万余个;举办“制造业知识产权大课堂”“制造业知识产权国际化能力提升”培训等活动;已遴选244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产业信息等公共服务,累计服务企业超130万家。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按照《方案》要求,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关键堵点,提升知识产权强链护链水平。一是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做好高质量知识产权组合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市场效益;鼓励部属高校等完善职务科技成果管理体系,采用多元化手段盘活存量专利,激发创新活力。二是强化重点产业链上下游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能力;开展“三赋”全国行系列活动,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三是开展跨领域融合背景下知识产权运用规则、前沿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研究,做好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四是以我部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次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


近期浏览: